抗美援朝志愿军总部翻译
回忆70年前的战火硝烟
看一座养老机构的气质,要看这里的长辈有多高阶和低调。
看一个长辈圈层的优秀,要看时光冲刷过后,火红青春是否褪色。
深秋的椿萱茂,生活永远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如同春天的风不疾不徐,伴随长辈们安逸幽雅的心境。
很多长辈会三三两两的聊天,或者在煦暖的日光下看报纸。而这里的长辈,大多有光而不耀,有光而不傲。
事实上,很多上个世纪的英雄和杰出人物,都各自在22座椿萱茂里平凡的生活着。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这里有老一辈军事家,有学界泰斗,有艺术大师,有声名赫赫的科学家。
谁能料想到,一面玻璃窗背后,几缕阳光衬托着了不起的长辈们,就像夜空的流星划过众人视野,闪耀了一片天空。
椿萱茂,最终让没有遗憾的火热青春和璀璨芳华,温暖安放。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踏过冻了三尺深冰的鸭绿江,开始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里面就有椿萱茂(北京亦庄)的王新善爷爷,他当年只有19岁。
现在居住在椿萱茂的王新善爷爷
王爷爷建国后多年承担炮兵专业口译,并任原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大将翻译,曾为陈毅、彭德怀、陈庚、粟裕、杨得志等将帅做即席翻译。
提起这段血与火的经历,王爷爷思绪便飘回到了那抗美援朝艰苦而激情满怀的岁月。那是1951年的冬天……
王爷爷口述
抗美援朝的那段时光
我在中央军委炮兵司令部还没干上三个月,上级一道命令:“你明天去北京饭店报到。”
我说:“干吗去”?
“派你到朝鲜当翻译”。
我当时高兴死了!
为什么?抗美援朝是1950年开始的,我是1951年去朝鲜的。
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年轻人都很踊跃,要抗美援朝,我这个俄文翻译派不上用场。
原来,朝鲜战场上有苏联军事顾问团到志愿军总部工作。我每天和彭总以及其他首长呆在司令部的矿洞里,由于没有电,只能点蜡。
王爷爷在2009年重返朝鲜
游历抗美援朝时居住过的矿洞
在狭窄的矿洞里,床是用木板搭建起来的。矿洞里很潮湿,经常有水顺着岩石滴下来。
美军天天扔炸弹,耳边是隆隆的炮声,头顶是美军侦察机,敌人的飞机很猖狂,飞得很低,有时贴着山峰侧飞,飞机肚皮上的油箱看得清清楚楚。
彭总军事指挥语速快,又有浓重的湖南口音,给他当翻译可不容易。
第一次见面彭总就问我: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王新善。”问我,多大年纪?在哪里学的俄语?什么文化程度?
我说:“我参军前是个初中生,后来学的俄语”。
他说:“这个文化水平不够。你再学习,你不仅要学习外国的文化,中国文化也要学习,中国历史有好多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
跟我说了半天。像我这么一个小孩,一个总司令,拍着你的手跟慈父似的。
我在日记里当天晚上把他的话都写下来了,所以我以后就学习,我得涨知识,彭老总说这文化程度不够。所以说彭总对我教育很大......
彼时年轻的王爷爷,用自己的话说,是用钢铁的意志,完成了贴身翻译的任务。
陈庚副司令送给王爷爷的照片
回忆起这道伤疤
很多长辈不禁泪流满面
也许闪耀的人生,不是不能获得,但是需要万分的坚强和一点点运气。
眉毛上的汗水,眉毛下的泪水,你总得选一样。
不止是王爷爷,在椿萱茂,也有几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奶奶,每每提起战场上的片段,说到最后都是失声痛哭,泪流不止。
“几十架美国飞机在空中扫射,对面机枪子弹如雨点一般泼过来。很多战士被打倒在水中,整个江面都变红了……”
奶奶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在椿萱茂,很多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长辈,不太愿意过多提及朝鲜战场的往事,的确是有其原因的:
这个视频里的奶奶虽然不是椿萱茂的长辈,但是她关于朝鲜战场的回忆,是那么的悲壮戳心。
视频里提到那首曾在坑道里许多次唱响的歌曲,或许这个奶奶她也记不清歌词了,但志愿军战士的眼神和笑容,却深深印刻在她的心里。
相信在回国后的几十年间,她时常会想起那些战士的样子,那一双双望向她的眼睛,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很多老一辈做到了只为一次生命的交付,经历生死考验,守得心灵的高贵。
所以那段日子成为了王爷爷珍藏心中最宝贵的记忆,虽不常常想起,却始终影响着他的人生。
偶有人问起,他总不禁感慨祖国七十年变化翻天覆地,人民早已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经历了战争、死难和伤痛,生活中遇到的再苦再累都显得微不足道,面对人生的态度也格外豁达。
如今战争已走远,硝烟散尽,枪膛发凉。
70年过去了,这盛世是否如您所愿?
写/在/文/末
作家魏巍曾经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写到: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这就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诠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
时光匆匆70年,椿萱茂向为此奉献付出的每一个长辈致敬!
灿若群星的英雄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 400-086-3377
- 预约参观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