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萱茂“十个一”之从一个品牌的平台化布局看养老这9年

2021年12月13日 行业动态
字体大小 A A+

在养老圈一直以来就有个尴尬,不管你是CCRC,还是养老公寓,在老百姓眼里都是“养老院”。

 

虽然只是个称呼问题,但也能看出养老行业和大众之间始终是隔了一层纱的距离。

 

时间走到2021年,第一批60后跨入了60岁大关。一位61岁上海阿姨轻描淡写的一句“养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很多人猝不及防:时代变了。

 

比起老百姓的转变,养老行业其实是更早求变的一方,近十年,也只是开局....

 

 

椿萱茂,算起来也是行业老大哥。

 

2012年,从远洋集团里开出一个养老小分队,第一个项目便是中外合资的亦庄项目。

 

那时候哪有什么范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椿萱茂也“简单粗暴”:

 

一个是请国外有经验的人来,手把手教;另一个就是肯花更多时间和老人在一起。

 

时至今日很多人即便离开,还会怀念地说:那时真是抛家舍业。白天和老人聊天,很多案头工作都得放到晚上,节假日也都是陪老人一起。

 

很长一段时间里,椿萱茂不间断地给行业输出着新鲜的内容:“家的承诺”、“认可疗法”、“失智照护旗舰店”....

 

九年过去了,椿萱茂成了很多业内人士学习、对标的对象。但大多数人认识的,还是他的老年公寓系列。

 

这期间,少有人注意到的是:2019年,他以近乎无声的动作收购了苏州的一家护理院,改名华相护理院。2021年,则再开颐天护理院。



一般而言,护理院是老年公寓的后端产品,他的稀缺性首先就是医疗牌照,服务内容涉及临终关怀等重医疗的服务。比起老年公寓,他的专业级别显然更高。

 

作为地产背景的企业,椿萱茂的两个举动让业界对他捉摸不透:一个是投入度,一个是专注度。

 

毕竟,养老企业也是企业,何况系出地产。

 

相比于开发类项目高周转的快钱,养老的周期太长、运营又太复杂。即便是笃定了养老市场的前景,以时间换空间,这个决策里也充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他本可以选择更轻省一些的方式。

 

比如轻资产输出、小规模试水等等,但从行为来看他还是选择了“最笨重”的方式:自持或租赁物业,自己做专业体系、做服务标准、做培训。

 

后来的两三年内,椿萱茂在全国的步调很快,铺出近30家机构。

 

就像想好了要一猛子扎到底一样。

 

2020年,椿萱茂品牌创立八周年的日子,首个CLRC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诞生——彼时,椿萱茂也成了行业里第一个完整打通养老全龄化产业布局的品牌。



有心人注意到,他把市面上普遍的CCRC改了一个字母,变成了CLRC。一字之差,重心从“照料”变成了“生活”。

 

在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后续的试运营中,人们再次发现了两者的差异:比起“照料”强调的服务标准化,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更注重“个性化”以及“和时间做朋友”。

 

比如在吃的方面,一对夫妻,每日面对面在一个餐桌上,彼此的菜却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营养定制。

 

还比如在住的方面,卫生间里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纸抽盒,其实已经做过加固处理,是一个具备“扶手”功能的纸抽盒。就算再过个10年、20年,伴随着老人行动能力的退化,这样的配置也可以完成功能延展。

 

随着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的面市,椿萱茂花费了近十年完成了平台化布局。

 

一个服务中心,三个产品抓手,小到60岁的初老人群,大到百岁高龄老人,便是这个全龄平台的1.0版。

 

业界也有人猜测,大数据沉淀带来的服务迭代、商业创新在这个时代并不罕见。椿萱茂1.0版的平台布局可能只是个开始。

 

可以估算下,在未来2亿老人的大盘里,即便是千分之一的占有率,直接规模也在20万人,影响规模可能逼近200万。而每一个老人少则五年十年,多则二十年的陪伴,都意味着商业价值的长周期稳定性。

 

其实想想看,那么多人涌进养老市场,所谓蓝海不就是看好了这些吗?

 

只是,没有经历昨天躬身入泥的艰难,哪有明天突如其来的机会?

 

摆在椿萱茂面前的,依然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但就像人们说的:自律的人最可怕,可以用十年打开局面,他的坚持也有点可怕。未来,可以等。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