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 | 探寻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优解

2021年03月08日 养老动态
字体大小 A A+

让亿万老年人更好地享用智能技术,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在聚焦养老事业发展时,围绕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这一话题,踊跃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发现,子女发微信红包给老人,但老人不会用微信支付。两三次使用不便后,往往就此放弃。郑秉文认为,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应充分照顾老年人的需求,这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公益慈善行为。


“科技进步可以覆盖老年人生活的诸多方面。”郑秉文说,例如,在智能电视APP上开发老年人模式,帮助老人更好地操作智能电视。现实生活中,郑秉文已经多次体验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在高铁站,既可以选择刷身份证也可以选择刷脸进站,这种方式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再比如,有些社区开通门禁系统,老人刷脸便可进入;在家庭中安装智能电子锁后,老人不再害怕忘带钥匙,手指轻轻一按便可开门。这些技术都是可以在老年人群体中推广应用的。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在线挂号、移动支付、扫码点餐、网约车出行等方面的智能应用没有充分考虑老人的实际可操作性。此外,部分老人辨别能力弱,安全上网和防骗意识薄弱,出于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的担忧,不愿拥抱互联网。因此他建议:鼓励企业推出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统筹考虑各类互联网便民服务的线上线下整合;城市公共服务部门要提供“线上”+“线下”的选择,保留现场指引、人工服务等项目,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


智能养老院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李兰认为,帮助老年人找到跨越数字鸿沟的“更优解”,老人及其子女是“第一责任人”。老人要有拥抱互联网的意识,通过各种趣味性、实操性的学习,增强运用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的能力。同时,让老人子女认识到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要性,在家庭生活中对老人提供支持,耐心辅导老人使用智能产品,让老人在多次使用中养成习惯。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认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产品,老年人要与时俱进、学会使用。“有的老人学习能力偏低,面临学不会的尴尬。有时刚学会,一顿饭的工夫又忘记了。这方面,老年大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课堂学习、互相学习,提升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的能力。”刘红宇说,还要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作用,为老人提供相关服务,在寓教于乐中帮助老人学习。刘红宇还特别提出,在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时,既要优化系统设置,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也要设置线下办事渠道,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志愿者、引导员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为老人提供有尊严的服务,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办事体验。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8  记者 赵晓明)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