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 在上海,与66位老人的53天守望

2022年04月28日 椿萱茂故事
字体大小 A A+

椿萱茂,作为远洋集团旗下的高品质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始终坚持为长辈创造健康、快乐、安心、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上海,疫情封控的53个日日夜夜,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的工作人员用爱和温暖,时刻守护着66位老人的平安与健康。

每日消杀、物品采购、健康监测,来往医院为长辈配药,疏解长辈不安情绪……每一件平常的小事在困难时期,尤其要做好做细,不能有半点疏忽。

大家在一起,为长辈筑起健康、安心的港湾,我们相信爱与守望的力量,终将迎来希望的曙光。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视频专访了位于上海市嘉定区黄家花园路128弄1号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的抗疫故事。


报道原文如下:

清晨6点多,王虹又一次从沙发上惊醒。既然天已经亮了,再也无法入睡的她干脆推开办公室半敞的门走了出来。负责长者医疗护理的同事过来说,“缪奶奶现在状况好一些了,后面再密切观察几天。”

她们昨夜一起紧急处理了90多岁缪奶奶的就医事宜,凌晨4点才睡下。

作为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的负责人,王虹已经熬过了许多个这样睡不安稳的夜晚,几乎每隔两小时就要醒一次。她说同事们的睡眠也没好到哪里去,所有人的心都在悬着。

从3月4日下午开始,王虹所在的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已经全封闭运行了53天,包括王虹在内的54名工作人员,全力照护着66位老人,共同走过这段注定难忘的日子。

期间,为了给长辈们配药,他们派出了“敢死队”,有队员甚至在车里住了一周;他们建立了完备的封闭管理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在附近一家养老院和周边小区都出现数例阳性患者的情况下,守护自己的“孤岛安全”。

压力几乎是外界无法想象的。非常时期,女性员工们只能相互支援卫生巾,往常不起眼的东西,现在借别人两片三片自己都要清清楚楚记在心里,想要赶紧解封,好快点还给姐妹。

为了尽量保证长辈们的饮食均衡,员工们在物资最紧张的那段时间选择“戒掉”了青菜。王虹记得,有员工曾经跟她开玩笑说:“王院长,我吃了4天面条了,你看我是不是也变成面条了。”年龄小一些的说,不敢看手机上刷出来的火锅烧烤视频,怕一看就真绷不住了。

除了高龄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长时间无法见到子女,长辈们的情绪调节显得尤其重要。全封闭管理之下,120个人的心理状态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们来的时候还穿着羽绒服,现在春天的尾巴已经留不住了。”经过这么一段日子,大家的愿望都显得有些朴素,小到只是吃一碗牛肉面,抱一抱家里人,又或者是踏踏实实睡一觉。


忘记吃饭的一天


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早在上海全市养老机构因为疫情统一实行全封闭管理的前一周,他们就提前进入了这种状态。

3月4日下午,接到全封闭管理的消息,除了一位保安师傅家里有特殊情况,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只带着轻便的物品来到项目上,那时的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接下来的50多天都无法回家一趟。

虽然2020年疫情期间,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也封闭管理过一次,但那时候物资充足,墙外的一切都在自由流通。而这一次,面对完全被动的情况,虹湾长者社区需要独自运转,并一力解决墙内的各种问题。

封闭之下,所有人禁止外出活动,在住长辈的家属探访也全部停止,虹湾长者社区关闭了所有通道,仅保留了一个小门和外界沟通,一切外来物品都要经过三级消杀才能进入园区。

 

 

疫情期间为长辈提供基础物资


日常管理的难度也升级了数倍。周边的阳性确诊不断增加,院内的物品采购、医疗储备、消杀工作、健康监测等每一步都要做到严谨,还要化解长辈们的不安。

王虹作为负责人,扛起了最重的压力。最忙的那几天,王虹和同事们几乎连饭都来不及吃。

回忆起刚开始封闭的时候,王虹早上6点半开始接收民政部门的各类紧急通知,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轮沟通,包括如何设置消毒流程、物品运送通道,怎么保障长辈用药,联络供应商渠道也变得艰难起来。

上午9点,常规晨会变成了综合处理会议,各类突发情况和处理措施陆续被搞定,该封闭的地方要保证完全没问题,测温登记和健康管理覆盖到每一个人,菜品储备也尽量多一些。

上午11点钟,核酸检测需要一对一上门,所有长辈的核酸采集就要耗费3个多小时。通知给长辈和家属的事宜,都需要耐心解释,封控要求下,家属临时要送食品的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质疑和抱怨也得一一化解。

下午5点,有子女担心小区封闭之后无法保障长辈的日常和就医需求,打听能不能把长辈送进虹湾长者社区,最起码能保证照护和相对安全,在家里会更难。王虹和同事们在园区内准备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开辟隔离区,对临时住进来的长辈进行单独照护等等。

到了晚上,大家才想起来这一天还没来得及吃饭,饿的时候相互分了分糖块补充体力,粗略吃了几口饭,又开始确认院内的物资、设备和消杀工作是否到位,该整改的地方要及时处理。

夜里12点左右,供货商通知说凌晨才能把批量蔬菜送过来,需要赶紧做好接收和消毒的准备。因为第二天可能下雨,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把所有蔬菜经过专用路线,连夜搬运到单独区域。

3月初的上海,夜里还是挺冷的,但负责搬运的人免不了大汗淋漓,脱下防护服才能畅快呼吸。

所有工作做完之后,天也快亮了,王虹和同事们只能稍微眯一会儿,就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循环工作。

高压状态持续了三四天,后续是更长期的严格封闭状态,心理压力更是折磨人。

王虹说,因为各种事情积压在一起,加上没休息好,有一天晚上她发烧到38度8。“那个时候最担心的不是我该怎么办,提心吊胆就怕自己会传染给别人,怎么跟长辈们交代,怎么跟家属们交代。”

王虹连夜就把自己隔离了,幸好接下来的核酸检测没什么问题,才松了一口气。

 

“我先住车里几天”


老年人群大多都有慢性病,封控期间,他们的配药成为了比吃饭更难解决的问题,部分医院临时停诊封闭,更是加剧了这个困难。

非疫情状态下,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有着完善的智能管理体系,所有长辈对应的就诊医院和用药情况都很清晰,动态化管理一直相安无事。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虹湾长者社区从定点合作医院集中采购了长辈们的用药。每一位长辈对应的科室需求不一样,用药量也不一样,配药高峰时期,工作人员每天需要跑5-6家医院,一天累计覆盖30-40个科室,完成全院的长辈配药需求至少需要两天时间。


 

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为长辈辗转配药

 

但后期随着疫情升级,周边的一些医院大多暂停接诊,事先也没办法通知,我们不得不去开发新的配药渠道,甚至拜托了各类个人资源,一番波折之后,在一家三甲医院寻到了医疗通道。

疫情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外出配药的员工没办法再回到园区正常工作,需要隔离14天。王虹只能选择接力派出员工,就好像‘敢死队’一样,放出去的同事完成配药以后隔离14天,后面再有长辈需要配药,我们再派出去一位同事,再隔离14天。

王林江就是“敢死队”队员之一,他原本是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的销售部渠道经理,疫情期间主要负责统筹配药事宜,外出配药时,一天至少带回来两百多盒药品。

有些长辈的用药还有特殊储存需求,必须当天配送并且进行冷藏处理。外界艰难的情况下,王林江要兼顾诸多因素,开车奔波在医院和园区之间,虹湾长者社区再把他带来的药品经单独通道进行消杀之后,分发给长辈们。

3月中旬,王林江家所在的小区也全面封控了,回小区就没办法再出来,但后面几天还有一些长辈的配药需求没有完成,他只能在车里住了几天。

最后把长辈用药储备得相对充足了,王林江才“归队”,隔离了一段时间再重新参与日常的工作。

4月以后,外面没有通行证是不允许通行的,即便协调了配药渠道,没有运力,也无法把药带回养老院。

在这期间,朱阿姨的用药比较特殊,她是一位肿瘤术后病人,药品不能断档,前期配的药吃完了以后,受医院封闭影响,朱阿姨的药很难买到。

王林江回忆,当时他们辗转联系到了一家可以买到这种药品的医院,但是苦于没有人能去取,还是通过网上渠道求助和朋友介绍,联系到了一位快递小哥骑电动车把药品送了过来。

“20多公里的距离,快递小哥也是要想办法。”王林江说,为了感谢小哥,最后他们快递费和打赏费付了600块钱略表心意。

 

仔细,再仔细一点

 

解决了日常饮食和用药的问题,还有突发情况在等着,封控之下,长辈外出就医不像以前那么便利,特殊情况下更需要慎重把握。

4月的一个夜晚,生活助理夜里12点巡视时发现,无法叫醒90多岁的缪奶奶,长辈的意识比较差,就赶紧通知了养老院的医护人员和护理部负责人左霞。

左霞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好在医护人员检查过后,发现缪奶奶的生命体征还算平稳,结合奶奶平常的健康状况,综合判断采取了远程就医的措施。由外援同事把缪奶奶的情况和相应检查样本带到医院去,再带着化验结果和药品回来。

两个小时之后,缪奶奶接受了医院指导下的针对性医疗措施,后续几天恢复良好。

实际上,椿萱茂虹湾对封闭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完善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防护、消杀、采购、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疫情应对等,都有周密的流程安排。


 

工作人员上门为长辈做核酸采集


“我们现在只允许带药品进来,食品是没办法的。”王虹还举了一个例子,院里一位长辈和儿女商量,把食品夹带在大量的药品包装里面偷偷送进来。但是保安检查时候会把全部包装拆开消毒,发现之后,他们耐心去劝导长辈,为了所有人的安全,长辈最后也接受了劝说。“他们其实很可爱,封闭时间长了会苦恼,但整体是识大局的。”王虹说。

近两个月见不到自己的子女,也无法外出,长辈的心理健康也要格外关注。

苏珊负责椿萱茂虹湾长辈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疫情初期,他们在院内组织了一些集体活动,让大家有事可做,也加强了和长辈的日常沟通,方便及时发现长辈们的问题并提供帮助。

即便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是一个高端养老社区,随着年龄的限制,有些长辈也会被很基础的生活问题困扰。苏珊来找包奶奶的时候,包奶奶已经烦恼了一阵子,她要把三张银行卡里的钱转到一张里面去,可是去不了银行没办法线下操作,包奶奶又不想麻烦别人,窘迫之下急哭了。

以前赵爷爷的儿子每周都会来椿萱茂虹湾看他,疫情初期,隔窗相望也能看一眼,后来儿子也被封闭在家里。苏珊他们启用了线上探视系统,帮长辈连线儿女,并且按时把长辈的情况反馈给他的子女。

“长辈们每天都能看到我们,他们会比以前安心,时间长了也会从心底里认为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保护他们,也就放心下来了。”苏珊说。

 

我攒的苹果

你们分一分吧

 

同事们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吃住都在一起,他们之间现在更像是战友。

王虹提起来自己的同事们,除了欣慰,还有一些心酸,她的心酸更多是对同事们的心疼。

运维管理部的男性员工年龄相对偏大,王虹原来觉得他们都是挺粗线条的人,没想到这次疫情的关键时刻,都是他们冲在最前面,成为了院里的第一道防线,仔细处理所有进门物品,需要大量体力的消杀工作他们也完成得很好。

 

 


“物资最紧张的时候,冷库空间有限,绿叶蔬菜存放时间比较短,要先看长辈们的菜单能不能满足。”王虹说,有段时间同事们午餐还能保证一个蔬菜,荤菜就基本看不到了,“长辈们吃肉片,我们吃肉末,到了晚上,就只能面条、疙瘩汤,再疙瘩汤、面条,这样凑合。”


 

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为长辈上门送餐


水果同样也要先保证长辈们的供应,“因为我们供应商中间出现了问题,员工很久都没见过水果了,有些同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便秘,我就想这样不行啊。”王虹加紧了物资的寻找,远洋椿萱茂和远洋集团也帮忙联系了渠道,最终紧急采购了一批物资。

“后来拿到苹果的那一瞬间好开心,我给家里人挨个都拍了张苹果的照片发过去,我们同事开玩笑说苹果应该供起来。”苏珊一边哈哈笑一边说起苹果的事情,艰难的环境下,同事们反而亲近了许多,下了班会聊各种以前没聊过的话题,所有人都不想谈到疫情,大家说说笑笑,日子也就过去了。


 

发苹果那天,员工的朋友圈


椿萱茂虹湾的老人们,也更像是家里慈祥的长辈了。王虹去查房的时候,90多岁的邓爷爷拿了鼓鼓囊囊一袋子东西,让她给大家分着吃,王虹一看,是一袋苹果。邓爷爷说自己每天都有水果吃,他觉得员工们吃不上水果,就把苹果都攒了起来。

前面拜托快递小哥帮忙送药的朱阿姨,后来给养老院捐赠了一台治疗长辈便秘的仪器,希望帮助椿萱茂虹湾社区解决长辈们的一些常见问题。

谈到解封以后最想做什么,苏珊最想吃一碗牛肉面,左霞说要回家抱一抱家里人,好好吃一顿青菜,再踏踏实实睡一觉。

王虹的牵挂更多是焦虑,她盼望解封了以后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能尽快恢复正常运营,“虽然我们目前有集团和椿萱茂总经理的理解,但不等于说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原文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