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是有观点、有态度、有锐气、很风光的一群人。却很少有人关注一位已经退休多年,却依然契而不舍、值得人们尊敬的“老新闻”!
记者节前夕,我们再次来到了椿萱茂(北京亦庄)老年公寓,见到了大家的老朋友:吴志高爷爷。
左起第一位为吴志高爷爷
吴爷爷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人,也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末代皇帝溥仪、地质学家李四光、建筑学家梁思成、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都曾经是爷爷访谈的对象。
65周岁的时候,吴爷爷应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聘请,参与创办《海峡两岸》节目,并担任顾问和策划,长达四年。
如今生活在椿萱茂(北京亦庄)老年公寓,吴爷爷很少提及当年的种种。俨然变身成为亦庄公寓的宣传大使,朋友圈里则满满的都是椿萱生活的点滴日常。
但了解爷爷的人都知道,他的做人准则里早已刻入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那些美好的品格如同一束光,穿透时间的厚度,依然是当下每一个年轻人的路标。
一个真字,写不尽人世风华
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同样,你见过的人,你经过的事儿,也都藏在你的为人处事里。
在吴爷爷旧日的文稿里,我们看到这样两段话:
梁思成先生采访录——
那天上午梁先生按照预定时间准时来到电台。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教授怕麻烦我们,没让去车接,而是自己乘公交车赶来,真让我过意不去。
李四光先生采访录——
当年录制技术很落后, 整个中央广播局仅有几部老式外国录音机可供外出录音时使用, 而且必须由专业技术员操控, 这些“老爷机” 又大又笨, 足有十几斤重, 提起来很吃力, 而外出录音又没有交通工具, 只能乘公交车。那天我们按着约定应该9点钟到地学所做录音, 为了不误事, 我和录音员秦道言7点多就赶到南礼士路等公交车, 正值上班高峰时间, 天又下起了大雪, 等车的人很多, 我们背着机器怎么也挤不上去。等我们赶到, 李四光部长己等候多时。我们一再表示歉意, 李老反而让秘书给我们端上热茶, 让我们休息一下, 暖暖身子。
对李老这样理解, 如此平易近人, 我们从内心里感到欣慰。录音时, 李老问我们有什么要求,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然后坐下来对着话筒一气呵成, 讲得既自然又流畅, 真如同和老朋友谈心一样, 颇具感染力。他的秘书告诉我, 为了录好节目, 李部长己把稿子看了好几遍, 早己烂熟于心。我—直在想, 区区一篇十几分钟的对台广播讲话, 竟然让一位国家部长、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如此认真仔细。
越是有大成就的人,越是真真实实的一个人,没架子、做事认真、做人谦恭,这些品质也一样印在吴爷爷身上。
几次采访,爷爷总是懂得我们作为一名采访者的紧张,很健谈地打开话匣子,还为我们讲述采访技巧。即便是第一次来的陌生人,也都能很快放松下来。
言辞真切——也是采访深入过程里,爷爷给我们的印象。
每每聊起公寓里年轻的椿萱人,爷爷都亲昵地称她们为“小孙女”。看到哪个小孙女做的不对或者不妥,爷爷直言不讳地批评;看到工作人员白天围着老人转,晚上躲到办公室加班,爷爷也直言:早点回家!没事别呆在公寓!你们累跨了,就是对爷爷奶奶不负责任!
爷爷的“真”里其实有一个潜台词:“这里就是我的家,谁在自己家里还藏着掖着?敢说话,说真话,就是为家负责”。在一次采访完之后,爷爷这么对我们说:
今天爷爷等于和你们在交心,实话实说。其实做人和做事只求一个字:真!亦庄所以这样好。就是人们之间永远是以真心、真诚、真情、真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人与人之间来不得一丝虚假,这是爷爷87年人生和40多年记者生涯的切身体会。
在生活面前,永远保持“学生”的姿态
做新闻最大好处就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而当阅历撑开了生命的宽度,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对世界保持新鲜的视角——便是新闻人特有的一种职业习惯。
时年87岁的吴爷爷,恰恰折射了这样的生活态度。
回看吴爷爷的新闻生涯,做过【对台广播】的时政记者,跑过【体育口】,搞过【文娱口】。从全运会、亚运会到1987年各界人士与在沪台胞台属新春联欢晚会,吴爷爷都是最早的参与者。
吴志高爷爷和奥运金牌第一人许海峰合影
如今,椿萱茂的生活圈便成了吴爷爷创作的沃土。那少年样的新鲜感仍在:活到老、学到老、发现到老、记录到老。
应了那句话:内心始终保有一份对生活的新鲜感,便总能看到生活里各式各样的美。
作为一个年轻人,爷爷似乎也在用行动时刻提醒我们:是不是无论遇到多少琐碎,多少艰难,我们都能像开始时一样,保有那份新鲜感和热情?
而作为一名养老人,我们也在反思:在专业修为的路上,永远以一个“学生”的心态,把每一位长者当作我们最近、最好的老师。在做好基础服务,做实专业体系之外,如何走进每一位长者的心里,满足老人内心更深层次的需求,才是椿萱茂乃至养老行业都需要不断发现、挖掘、总结的专业事。
契而不舍,不能被磨难磨平的才是真锐气
聊天过程里,吴爷爷说:做记者,有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叫:契而不舍。凡是应该坚持的必须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爷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爷爷的前半生里,国运动荡,剥夺了人们该有的很多权利,比如:学习。但一心求学的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1956年,吴爷爷离开学习工作了6年多的美丽江城吉林市,赶赴首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报到。毕业那年5月份,吴爷爷和十几位同学己提前被分配在本系当了助教。
但一天都没实战过,怎么教别人?爷爷不甘心自己的新闻梦从未落地,索性给学校打了“辞职报告”,直接奔赴新闻一线:1962年10月奉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部工作。
在新春茶话会上采访
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时的合影
古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私下里,我们问爷爷,椿萱茂哪里好?爷爷说:家的承诺好,家的氛围好,还有就是契而不舍的精神好。
说起来,爷爷是椿萱茂的老住户了,也是看着椿萱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从亦庄第一个老年公寓开业,到全国22个项目,爷爷说:能干这么久,能做这么大,是用了心思,下了辛苦的。
每每聊起椿萱茂(北京亦庄)老年公寓,爷爷都特别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地方啊,你很难找出第二个。员工们干活抢着干,爷爷奶奶们互相惦记,谁最近身体不舒服了,其他爷爷奶奶们都帮着出谋划策,去哪个医院?用什么药?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
吴爷爷公寓生活一景
作为公寓里的一员,爷爷深知当家难,做养老难,但再难只要你想干、肯干、愿干,就没有干不好的事。爷爷把一生最宝贵的经验也注入了椿萱茂,以至于很多年轻的工作人员都爱和爷爷聊天,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爷爷就像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用博大和信念源源不断地给到每个人力量。
和爷爷聊天,我们会在心里由衷地生出感动:在椿萱茂这个大家庭,正因为有着许多像吴爷爷一样的长辈,才更有“家味”,也才让椿萱茂的发展如此出众。正如椿萱茂(北京亦庄)老年公寓总经理张淑娜说的那样,长辈们才是这个家最坚实的基础。
写/在/文/末
前段时间我们聊起一个话题
一个养老品牌的品牌力
到底来源于什么?
服务的专业力
生活的品质力
这些都是,但都有些片面
或许,每一位椿萱长者的生命力
才是椿萱茂最宝贵的内在价值
像吴爷爷一样活出那份岁月不败的风采
便是我们最衷心的期盼
上一条:
住在一个好的养老机构,老人都不爱“回家”- 400-086-3377
- 预约参观
- 人才招聘
- 顶部